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

大悲咒故事:悟禅如牧牛

当前位置 :佛教经文 > 大悲咒 > 大悲咒故事 >

大悲咒故事:悟禅如牧牛

* 来源 : 赵城藏佛经网 * 作者 : 菩疆 * 发表时间 : 2020-05-01 22:49
导读:  禅宗经常用牧牛比喻调养心性,这是根源于佛教以“牧牛”喻调心。《佛遗教经》:“譬如牧牛之人,执杖视之,不令纵逸,犯人苗稼。”禅宗发挥这一意旨,形成了很多牧牛公案

  禅宗经常用牧牛比喻调养心性,这是根源于佛教以“牧牛”喻调心。《佛遗教经》:“譬如牧牛之人,执杖视之,不令纵逸,犯人苗稼。”禅宗发挥这一意旨,形成了很多牧牛公案。

  慧藏投马祖出家后,在厨房做事。有一次,慧藏正在厨房里忙活,道一禅师路过那里,便问道:

  “你在干什么?”

  “我在牧牛。”

  慧藏回答说他在牧牛,意思是说在调养心性。在厨房里做事的同时还能调养心性,或者说,在厨房里做事的本身就是调养心性,这是个难能可贵的境界。道一心生欢喜,没想到慧藏刚放下弓箭进入佛门就有这般见地,便进一步问道:“不知你怎么牧这头牛?”

  慧藏不慌不忙地回答:“只要它进入草中,就拽住鼻绳,把它拉回来!”

  慧藏答语中的“草”象征见取,“入草”就是认同外境,追逐外物。而“牧牛”则要保持心态的调和、刻意防范。一旦牛要犯人苗稼、执著于草,就要立刻拽紧鼻绳把它拉回来。心如果追逐外境,也要把它拉回来。

  牛被训练调和得久了,便会驯服,一旦驯服了,鼻绳就成了多余的东西。心性修炼得圆熟安定了,纵使见了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,也不会生起任何欲望,这时,一切的约束也都显得多余了!

  因此,听了慧藏的话,道一会心一笑,点头赞许道:“你真会牧牛!”

  “牧牛”就是要保持心态的调和,一旦落入见取的“草”中,就要立即将心拽过来。大安参百丈,百丈引用《佛遗教经》开导他,说发现真我、明心见性即是“骑牛至家”,悟道后的保任是“如牧牛人执杖视之,不令犯人苗稼“。

 
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菩疆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s://www.zhaochengzang.com/dbz/dbzgushi/8708.html

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