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

大悲咒故事:灭却心头火,点胜佛前灯

当前位置 :佛教经文 > 大悲咒 > 大悲咒故事 >

大悲咒故事:灭却心头火,点胜佛前灯

* 来源 : 赵城藏佛经网 * 作者 : 福空 * 发表时间 : 2020-05-01 22:49
导读:  一个青年,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,而失手刺死了朋友。庭审的时候,青年的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。  而那位死者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,求法官从轻发落

  一个青年,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,而失手刺死了朋友。庭审的时候,青年的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。

  而那位死者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,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,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。

  最后,青年被免于死刑,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。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,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。

  这件事带来一个思考:“杀人偿命”于法律亦或人情,均无可厚非,但这位母亲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,反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将失去儿子的“凶手”的母亲,以至宽恕了那个青年,并为他向法官求情,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啊!由此,我想起了另一句话:“灭却心头火,胜点佛前灯”。

  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,《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为世之灯明,乃人间最胜之福田。”《菩萨藏经》也说:“百千灯明,忏除悔罪。”

  在佛前点灯,表示着我们希望借着佛的智慧光明,照破我们的无明,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,以至最终究竟解脱。

  这位伟大的母亲,及时熄灭了她的心头怒火,此举令一个家庭不至破碎,令一个生命得以迷途知返、重获新生;虽不是供灯佛前,却已将光明传递。她的慈悲与勇气,令人无比的敬佩与感动。

  不嗔怒,说着容易,若要真做到及时扑灭这心头火,却并不那么简单。

  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,喜禅师问:“你来这里为何故?”

  张九成答:“打死心头火,特来参喜禅。”

  喜禅师听了,就故意说:“缘何起得早,妻被别人眠?”

 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,心中无明火起,气愤地说:“无明真秃子,焉敢发此言?”

  喜禅师微微一笑,不慌不忙地说:“轻轻一扑扇,炉内又起烟。”张九成听了,惭愧不已。

  在日本,还有另外一则故事:

  一僧至相国寺访独园和尚。为了表明自己的悟境,他颇为得意地说:“心、佛、众生,三者皆空。现象的真性是空,无悟无迷,无圣无凡,无施无受。”

  独园和尚当时并未答腔,而后突然抬手便打,那僧怒道:“打我干嘛?”

  独园反问:“一切皆空,哪儿来这么大火气?”

  《大智度论》中说:“嗔恚其咎最深,三毒之中,无重此者;九十八使中,此为最坚;诸心病中,第一难治。”

  在现实生活中,谁都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的事情,此时的我们常常会随境而走,嗔怒之心顿起,不自觉便任由那心头之火一把烧了功德林。

  晚清名相曾国藩曾说:“人若一味见人不是,则到处可憎,终日落嗔。”而他一生也常常以此警醒自己,遇事多忍,他说:“君子不可以不忍也,忍欲则不屈于物,忍剧则不扰于事,忍挠则不折于势,忍穷则不苟于进。”

  《尚书》曰:“必有忍,其乃有济;有容,德乃大。”遇事,但观己心,不论人非,忍一时,退一步,回头再看便是云淡风轻,从容自在了。难怪慈受禅师要说“万事无如退步人”了!

  万事无如退步人,摩头至踵自观身。

  只因吹灭心头火,不见从前肚里嗔;

  万事无如退步人,孤云野鹤自由身。

  松门十里时来往,笑揖峰头月一轮;

  万事无如退步人,淡中滋味最天真。

  炉边向火慵开口,睡里抓头忘却身;

  万事无如退步休,百年浮幻水中沤。

  赵州不为争糊饼,要得时人劣处求;

  万事无如退步休,本来无证亦无修。

  明窗高挂多留月,黄菊深裁盛得秋;

  万事无如退步休,花言巧语诳时流。

  世间种种皆儿戏,何必区区弄笔头;

  万事无如退步行,世间名利两重坑。

  前头光景无多子,莫与扶尸鬼子争;

  万事无如退步居,青山僻处结茅庐。

  听他人笑生涯拙,自喜闲身得自如;

  万事无如退步看,个中生死不相干。

  兜兜怛怛从他做,兀兀痴痴我自安;

  万事无如退步僧,发长懒剃貌棱层。

  出言吐气多山野,逆耳之谈谁肯听;

  万事无如退步眠,放教痴钝却安然。

  漆因有用遭人割,膏为能明彻夜煎;

  万事无如退步眠,松床纸帐暖如毡。

  梦中说话无花草,况是山僧不会禅。

 
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福空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s://www.zhaochengzang.com/dbz/dbzgushi/8704.html

相关内容